> 111民进徐州市委员会
徐州民进会
通过“巴中商务论坛”感受中巴友谊
你的位置:首页 > 正文

通过“巴中商务论坛”感受中巴友谊


    2012年4月15日至20日,作为中国江苏师范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我和周汝光副校长率领企业家代表团赴巴基斯坦参加“中巴商务论坛”。该论坛由巴基斯坦信息科技大学与我校联合举办,首届在伊斯兰堡,次年则将在中国徐州。
    从首都机场出发,经过6个多小时的直航,代表团一行11人顺利抵达伊斯兰堡国际机场。此时已经是夜里12点多,巴基斯坦信息科技大学的接待人员早已在那里等候,然后径直将我们引领进贵宾室“稍事休息”。巴方的热情令我们觉得有些“太过”,因为他们把提取行李的事情也抢过去了,结果证明这大大影响了效率,等他们一一对照好行李票最终领出他们并不熟悉的十几件行李,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虽然比较晚了,但宾馆的饭菜依然是热腾腾的!
    中巴商务论坛的举办地点就在中国政府援建的巴中友谊中心。在一楼大厅的入口处,身着民族服装的巴基斯坦朋友热诚欢迎我们的到来。大厅上方的三面墙上则用中文、英文和乌尔都语写着鲜亮的标语:“中巴友谊万岁!”“中巴两国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专程从中国赶回国内出席论坛开幕式,他对论坛的举办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由巴中两国大学发起的商贸论坛具有创新意义。巴基斯坦科技部长贾马里也高度赞扬论坛揭开了巴中经济关系新的一页,希望这样的论坛能够经常举行。巴基斯坦信息科技大学校长赛迪先生特别提到,正是江苏师范大学的超前理念给他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在2011年访问江苏师范大学期间,我们曾提到双方可以走出纯学术合作的框架,组织两国企业家就新能源、新技术等领域展开研讨并展示创新产品,巴方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创意,遂付诸实施并约定首届在伊斯兰堡举行,次年在中国徐州举行。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刘健先生在在百忙中专门接见了江苏师范大学代表团一行。在闭幕式上的致词中,他从中巴友谊的高度对论坛的成功表示祝贺,并提出了进一步拓展双边经贸关系的几点建议。刘健大使还与贾马里部长一起为参加论坛和产品展示会的中国企业家颁发了纪念奖,对他们为促进中巴经贸关系的努力表示感谢。本次论坛共有一百四十余家巴基斯坦和中国以及邻近国家的公司参加,签订合作意向书25项。
    论坛与“南方国家科技可持续发展会议”在同一地点同时举行,来自21个国家,包括中国的科技部有关领导参观了论坛和展览。
    论坛期间,巴基斯坦的大学生和艺术家们为嘉宾奉上了两台具有浓郁的巴基斯坦民族风情的节目,其中带有巴基斯坦口音的中文歌唱赢得全场嘉宾特别是中国客人的长时间热烈掌声。
    如果说论坛取得的成就让我们欣慰,巴基斯坦各界人士的热情则令我们深受感动。800多名巴基斯坦政经商人士出席了开幕式和闭幕式,4.5万人次参加或参观了产品展示会,可谓盛况空前。好多前来洽谈或问询的巴基斯坦朋友都会用中文说上一句简单的问候:“你好!”特别是年轻人,其中许多是大学生甚至是中学生,还有随父母一起前来观展的儿童,基本上都会用中文说“你好”两个字,可见中文在巴基斯坦受重视的程度。许多巴基斯坦青少年要求与我们合影留念,有的还进一步提出要和我们摆出握手的姿势合影留念。一些参展的我国企业家感慨地说:“在巴基斯坦,也只有在巴基斯坦,我们找到了‘明星’的感觉。
    论坛期间我们请巴基斯坦朋友带我们参观了唐僧到访过的历史文化名城塔克西拉。这座千年古寺已经成为中国和巴基斯坦友好交往的象征。
    我们还拜访了几所巴基斯坦的著名高校。在巴基斯坦信息科技大学,我们参观了该校的中国研究中心。在欢迎仪式上,中心主任杰弗里先生骄傲地告诉我们,该校已经有50名教职员工在中国获得了博士学位,现在已经成为教学和科研的主力,有的还成为学校高层管理人员。我代表江苏师范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向他发出邀请,他激动地表示,一定要尽快到中国来,了解和研究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他还提出要求,请我们派几位教师到他们中心来教授汉语,因为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教师和学生渴望学习汉语,伊斯兰堡的孔子学院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一位在中国学成归国的巴基斯坦博士成了他们心中的偶像,他在演讲台上用流利的中文表达了大家的心声:“我热爱中国,我热爱中国人民!”一位曾参加过“汉语桥”节目的巴基斯坦青年也为他的留学中国的经历而自豪,他现在巴基斯坦一家银行担任要职。
    到了拉合尔,我们拜访了著名的旁遮普大学,并与该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旁遮普大学的世界排名在100之内,有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毕业于该校。该校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阿比德女士见到我们特别高兴,她去年就曾向我发出过邀请。双方见面之后,校长先生首先安排我们作了一场演讲。我在演讲中每每提到中国与巴基斯坦历史上的友好佳话,听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有意思的是,校长先生还拿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与中巴关系作对比,突出强调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的“全天候”、“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徐州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徐州市委主委、江苏师范大学亚非研究所所长、中国—巴基斯坦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红旗)
  • 发表于:2012/5/23  被阅:1180次
申明此文章源于,若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