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徐州市委员会
徐州民进会
我以民进自豪,民进促我奋进
你的位置:首页 > 正文

我以民进自豪,民进促我奋进


张自军
 
   民进徐州市委要我写一些关于加入民进的感想时,我正收拾行囊,准备去武汉大学读MPA第二学期的课程。白天听着教授们“一日千里”般的填授,晚上回到租住的房子里还要温习课件,真的没有精力去想其他的事情,便想把这项任务拖到课业结束。念头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秋节那天发生了转变,因为房东突然从国外回来,虽然契约已经达成,但中间牵扯着同学,我们只好另寻落脚的地方。就在再次整理行李时,我瞥见了躺在角落里的一本书,轻轻抚去满积的灰尘,我终于看清这本叫《中华史画卷》的书的编者就是民进中央许嘉璐主席。虽然早就知道了许主席是一个语言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但还是第一次看到他的专著。那一刻,心中忽然就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迫切地想把自己加入民进的心路历程表达出来。
   很小的时候,就对这样一些名字深深景仰:写出《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作品,给我的童年镀上一层金色的著名女作家冰心;中国现代童话奠基人、被我们亲切地称为“叶爷爷”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我国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郑振铎;创作了表达海峡两岸同胞血脉相连骨肉亲情的《大海啊,故乡》,以及《牧羊曲》、《驼铃》等一首首优美旋律的作曲家王立平……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这些在历史上划下浓重一笔、堪称伟大的人物,你将和他们同属一个组织,你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当时我是被深深震撼了,心中波澜逐渐平息的时候,自豪感又油然而生。
这些,都是我的入会介绍人罗燕逐渐给我灌输的,从2004年春夏之交我们一同参加公务员考试时认识,直到2005年底我决定申请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她比较系统地给我讲述了民进发展的历史,以及民进会员中一些著名人物的风采。2005年底,罗燕从民进徐州市委给我拿了本会员章程,我又在上面看到这样一些名字:冯骥才、赵丽宏……冯骥才老师是开创了“文化系列小说”的津派作家,我上小学时就看过根据其小说改编的小人书《神鞭》,2002年还曾经和他发生了一定的“联系”。在那年某天的《扬子晚报》副刊上,我紧挨着他发了篇文章《玫瑰花屋》;他是大家,当然在头条,不过内容记不得了。从来没有想过,将来能和冯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发生更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只要想想,就令人兴奋不已。
   递交申请书时,我第一次见到了民进徐州市委领导。他们跟我上的第一堂课(其实不应称为课,课在一般意义上是老师对学生的讲授,而他们对我似乎像一种朋友式的交流),就是让我树立一个观念:民进是个家,家会给你的奋进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随后在2006年5月,我以积极分子的身份参加了民进徐州市委组织的与连云港的信息与宣传工作交流活动,并开始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观察提供信息稿件,参与议政。通过这些活动,我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民进营造的“家”氛围。在民进内部,多数领导和会员都给人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老师胜似老师”的感觉。民进徐州市委会才有三名专职干部,比一个单位的办公室人数还要少。但里里外外、迎来送往、办文办会,撑起这个“家”日常事务的就是这三个人,真是不容易。但我每次来汇报思想和工作,他们总是热情相迎、沏茶倒水、问寒问暖,临走时又是起身相送、挥手道别。我抱着一大叠民进中央和江苏省委办的杂志和学习材料,满心感动的同时,也感觉特充实……这样热情地对待普通会员(当时我还没有加入),大概也只有民进才做得出来。
   因为在单位也从事信息工作,所以从培养的角度出发,在我还没有加入组织的时候,我就按市委会安排撰写一些材料。提交的信息大多经过民进市委分管信息领导的润色,有些刊登在政协网站社情民意上,并被反映到主管部门甚至分管市长手上。对此,我深切感受到了自己作为有责任心的社会一员,意见得到了重视。而且经过半年来的锻炼,我捕捉信息的意识和写作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是2006年9月7日正式成为民进一员的。民进市委组织部打电话告诉我,市委会已经表决通过的时候,我有几秒钟的沉默——有终于加入这个优秀集体的喜悦,更有要为不辱没它的优秀而努力前进的责任!从此,我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民进的形象,我必须以更高的标准约束自己、提高自己,惟此才能不辜负组织的培养。

  • 发表于:2007/11/25  被阅:2636次
申明此文章源于,若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